说到历史课,大家很容易联想到历史就是要背、多背、背多多……但是我班上的千卉同学就说,要学好历史就要问多多问题。不只同学要问多多问题,老师还没讲解课本内容,就先问同学一堆问题。为什么不是教完了才来问,毕竟还没上的课,同学们怎么会知道答案是什么呢?

一教一答虽然是最快得到知识的方法,但是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却让同学们缺乏探索课本以外真实世界的经验。我国的政治日新月异,今日新闻,明日历史。网络争相竞艳的新闻, 其中有鱼目混珠的假讯息、吸引眼球的夸张标题及带风向的议程设置。历史是鉴往知来的钥匙,历史教学是为了让同学们以所学的技能来解决生活的困惑。

读历史不是为了熟背历史事实来应付考试,而是让同学善用历史思维理解日常生活,打开多维度思考模式的能力培养。课上鼓励同学自己去观察、去发掘问题,提出各种事情的可能性,再引导同学去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而不是等老师提供答案。

历史课从老师告诉同学发生什么事,变成通过提问引导同学们学习成为一个有能力发掘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有没有想过课本上出现的历史叙述未必是事实的全貌,网络时代的同学们不容小觑,他们的讯息接受量往往比老师来得多而广。

班上的学习氛围很重要,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同学在课堂上的学习伙伴。平等与自由的课堂气氛,让同学畅所欲言,提出各种问题让老师与同学一起去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或许课本没有写,老师可能也不懂。同学可以推论或立刻上网查证,或许有很多不同的解说,也有可能没有答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讨论的过程,同学们可以看到多维度的思考点,培养发掘问题的能力。

历史的诠释

初一历史,单元二还没进入课程内容,先问同学人从哪里来,健峰同学主动分享美国学者撒迦利亚·西琴(Zecharia Sitchin)的著作《地球编年史》里的《外星生物创造论》,当然他还没看过那本著作,但是他看了《老高与小茉 Mr & Mrs Gao》的视频内容,老师没有看过,班上同学也第一次听说,大家一起兴致勃勃地讨论到底人类是如何出现在这个空间,同时注意到了迄今为止,各种人类起源的说法只不过是个“假设”。

大家也讨论了“假设”这个命题,明白到历史课本提到的史前时代人类的演进只是根据人类学家的推算。大家明白了,既然历史是经过人为整理、解释和重建,读历史的时候别忘了想想有没有课本以外的其他故事版本。

初二历史,单元三说到《英荷条约》,浩恩同学问了,英国帮忙荷兰管理印尼的时候,为何不并吞印尼呢?他的问题把历史课延伸到课本以外的国际关系。我们在班上一起讨论,提出各种答案的可能性。后来我们上网查了当时英荷两国在欧洲的关系,终于找到了比较满意的答案。这个过程很重要,因为同学有机会去发掘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也学习了探索历史事件的技能。 

初三历史,单元四问同学“五一三”事件,全国进入紧急状态的看法。乐衍同学侃侃而谈了课本没有写到的另一个版本的故事。敏怡同学也提到她有看过柯嘉逊谈“五一三”的视频。鉴往知来,1969年,我国实施紧急状态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同学们很快连接到2021年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实施紧急状态,为什么不能召开国会会议?同学开始讨论2021年的紧急状态与1969年的有何相同之处,提出各种看法,上网查证各种资料。

下课之前,有同学问3000万令吉到底可以买多少间房子?3000万谁来埋单?我们离题了吗?还是那是上历史课的真正意义? 

(本专栏由董总组稿)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我也是大马子民】非仅福利差距 “外籍儿”宝妈分享处境
下一篇新闻季霆刚:李云迪何故被纠举“祭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