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熟食的价格越飙越高,但质和量却直线下滑,这让消费者如何消费得下去?
Advertisement
诗巫女市民日前与友人到诗巫某咖啡店用餐,看到某摊位正好在卖她想吃的鸡汤面线,她点了一碗与友人同食。鸡汤面线一端上桌,她和友人有点愣住。
“鸡汤面线要价9令吉,鸡汤白白的,很不像鸡汤,倒像干盘面的清汤。喝第一口汤,只感觉到咸,同行友人也说咸,我们就跟年轻的摊主再要一碗汤来冲淡那咸味,摊主拿汤来时,我们就说汤很咸,没想到摊主直接怼了我们一句:‘我的顾客从没投诉过咸的’。”
这时女市民也提了一句,鸡汤虽然咸,可是没有鸡汤味。这时摊主回答,“我们做生意的,不会给你真的鸡汤”。说完,转身离开。
小她点不可置信,还要友人再重覆一遍摊主的话。“我真不敢相信我听到的,这样的神回覆?不是真的鸡汤那是什么汤?不是鸡汤面线吗?”
在摊主离开后,她和友人看着那碗,有3块小小的肉,有蛋,还有显得苍白的汤和面,她也吃不下了。
百物通涨,她懂,做生意要有盈利,她也明白。但说好的鸡汤面线,却不是“真的鸡汤”,那到底是什么汤?9令吉的价格,来一碗有“真的鸡汤”的鸡汤面线,是不是很难?对于这样的饮食摊,她很无言,也吁请诗巫饮食业者,能提供质量与价格相匹配的食物,别再让食客们越吃越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