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毕业典礼在酒楼举行,本来不是什么“大问题”,但由于有家长投诉,一下子炸开了锅。

一个家长的“不满”会掀起千层浪,显示问题挤压已久,没能在适当时机得到化解,而这一次应是“无法再忍”,而非“唯恐天下不乱”。

所有问题都存在一体之两面,事情会演变至今,董事或校方显然没有能从根本去了解问题本质。在一个贫富差距仍大的社会,上层结构的群体是无法深刻了解底层群体的困顿与难处。

之前在新冠肺炎肆虐的时候,一些经济困难者不得已在家门前升起白棋寻求协助。其实,不少人不愿意被看成乞讨的对象,对外求助总有难堪与不得已的心情。

华人社会热衷通过宴席联系彼此情感的文化从来没有改变。当然,民以食为天,不存在道德问题。因此华人社会不论是婚姻、庆典、筹款、友朋相聚,都离不开饭局,当然还有酒逢知己千杯少。

但今天华小毕业典礼在酒楼举行问题的论辩,几乎出现舆论一面倒的力挺经济困难家长,而对校方指著连连,原因在毕业典礼仪式被奢华宴席所掩盖,是否打自心理是学生所要的,还是校方的“一厢情愿”?

许多被认为理所当然的道德,因为没有人“反对”或“不说”,就成为约定成俗。酒楼里举行的毕业典礼一些家长的“沉默”并不表示他们是“赞同”?

对许多贫穷家庭而言,经济是最难跨过的门槛。父母可以省吃俭用,但都不愿意苦了孩子。毕业典礼,是孩子一生中最值得记忆的经历,稚龄的童真、友朋的亲切、同侪的无邪,创造了最纯的情感。

谁是业典礼主体?

这个最值得记忆的节日,本来应是欢乐、温馨与感恩的。而毕业本来就是六年学习阶段的一个总结,为自己学习过程画上一个完美句点。而毕业典礼的主体,肯定是“孩子们”而不是“大人们”。当然会有浮夸的父母,会希望通过这个仪式来彰显自己的财富或地位,在这个功利主义的社会,其实已经玷污了毕业典礼的纯与真、善与美。

80元的毕业典礼在酒楼的花费,或许不能说很高。但被质疑的是何以不是选择在学校举行,何以需要家长与孩子掏腰包来赴一场不必要的宴席,心不甘请不愿的家长似乎没有选择权。

在这个节骨眼上,校方以为只要多数家长同意即可。毕竟少数服从多数成为最有说服力的“假道德”。

当然,校方的好意与动机,或许没有考虑周详,对不愿意参与酒楼毕业典礼的家长没有给与更多的关注与体谅,当然校方提出没能缴纳宴席的家长可以提出特别申请,由校方来支付。试想想,孩子的父母如果这个被定义的“小数目”金额都需要“乞讨”,父母与孩子都要面对“面子”挂不住的难堪。

办理酒楼里的毕业典礼,本来就是要给学校最大的“面子”,但最终却因而伤害了父母的“面子”,到底谁的“面子”比较重要?

建议一些企业公司也学习办大型周年纪念活动而跟员工一一收费,最好在豪华大酒楼,看看会有什么反应。

只有设身处地站在家境困难家长与孩子的角度想想他们的处境,该不该在大酒楼举行小学毕业典礼的是与非,不就一目了然,何须再喋喋不休。

评论: 陈锦松(曾任北京英迪经贸学院常务副院长及驻中国办事处主任、南方大学学院国际学生处总监、UCSI大学中国区总监、新纪元大学学院招生处资深主任,报社社论主笔、杂志主编,先后旅居中国北京、上海、广州、重庆10馀年,现为独大教育中心理事及大同韩新传播学院文化事业处主任。)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女网购烟花棒竟收「100根铁丝」 卖家帮她P图成品让人看傻
下一篇新闻郭碧融:杨紫琼是以港片起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