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大历史》作家哈拉瑞表示,到了21世纪,为什么各大强权想要打出一场成功的战争,竟如此困难?原因之一是经济本质的改变。在过去,经济资产主要在于实质物资,因此可以很直观的透过征服,而使自己壮大。只要在战场上击败敌人,就能掠夺一座又一座城市,把敌国平民放上奴隶市场贩售,并占领深具价值的麦田与金矿。罗马贩卖希腊和高卢俘虏,于是经济繁荣;19世纪美国占领加利福尼亚的金矿、德克萨斯的牧野,于是国力兴盛。
但到了21世纪,占领已经赚不了大钱,只剩蝇头小利。在今日,主要的经济资产是科技和企业知识,不再是麦田、金矿,甚至不再是油田;而知识就是无法用战争来掠夺。如果是像伊斯兰国这样的组织,或许仍然能靠着在中东劫掠城市和油井,而过上好日子(伊斯兰国从伊拉克各银行劫掠超过五亿美元,2015年又靠着销售石油再取得五亿美元),但是对于像中国或美国这样的大国来说,这种金额实在微不足道。
根据购买力平价来计算,中国每年GDP超过20兆美元,实在不太可能为了区区十亿美元就开战。如果真花上几兆美元,来和美国开打,要怎样才能支付所有相关费用、承担所有战争损害、补偿所有流失的商机?而且,人民解放军获胜后,难道要劫掠矽谷那些有钱的个人和企业?像是苹果、脸书和谷歌这些企业,虽然确实价值数千亿美元,但这些价值靠着武力根本抢不着。毕竟,矽谷虽然叫矽谷,但可没有矽矿。
理论上,如果战争获胜,让胜利者得以重新调整全球贸易体系(例如英国击败拿破仑、美国击败希特勒之后的情况),一场成功的战争就仍然能够带来巨大的利润。然而由于军事科技的改变,21世纪很难再重现这样的盛况。
出现原子弹之后,世界大战不会有赢家,只会是集体自杀。也就难怪,自从广岛核爆以来,超级大国之间从来不曾直接开战,参与的都是(对本国来说)低风险的冲突,几乎不可能有理由动用核武。事实上,就算只是攻击像北韩这样的二流拥核国家,也是让人想极力避免的选项。光是想像金正恩家族面临战败时的可能反应,就令人不寒而栗。
愚蠢进行曲
很遗憾,就算战争在21世纪无利可图,也无法保证和平。我们绝不能低估人类的愚蠢。无论是在个人、还是在集体层次,人类都常常做出自我毁灭的举动。
在1939年,战争对于轴心国来说,大概也是弊大于利,但世界仍陷入战火。第二次世界大战令人意想不到的一件事,就是战败国战后居然进入前所未有的兴盛。不论是德国、义大利或日本,在军队遭到彻底歼灭、帝国彻底崩溃20年之后,富裕程度都是前所未见。但他们一开始究竟为何要开战?为什么要让数百万人承担不必要的伤亡和破坏?
就日本来说,这一切都只是出于一个愚蠢的误判。1930年代,日本的将领、经济学家和新闻工作者都认为,如果无法夺下朝鲜、满洲和中国沿海地区,日本的经济注定会陷入停滞。但是他们都错了。事实上,日本著名的经济奇迹,是在日本输掉了所有对大陆的征服行动之后,才展开。
人类的愚蠢是历史上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但我们常常忽略了这股力量。政客、将领和学者把世界视为一盘巨大的棋局,彷佛每一步都经过仔细的理性计算。在某种程度上,也确实如此。历史上很少有领导人真的因为疯了,就随意移动小兵和骑士。不论是东条英机、海珊或金正日,他们走的每一步其实都有合理的理由。但问题在于,世界比棋盘复杂得多,而人的理性并不足以完全理解,于是就算是理性的领导人,也经常做出非常愚蠢的决定。
所以,我们究竟该多害怕发生世界大战?太过害怕或太过放心都是不智的。一方面,战争绝非无法避免。冷战最后和平告结,就证明只要人类做出正确的决定,就算是超级大国间的冲突,也能够和平收场。因此,如果一心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无法避免,会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心态。这会形成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只要各国开始觉得战争无法避免,就会强化军力、形成激烈的军备竞赛,拒绝在任何冲突中妥协,并怀疑任何善意都只是陷阱。这样一来,战争就真的无法避免了。
另一方面,一心认为战争不可能发生,也是太过天真。就算战争对每个人来说绝对都是灾难一场,但就是没有任何神只或任何自然律,足以阻止人类的愚蠢。
想治疗人类的愚蠢,办法之一可能就是谦逊。人一旦认为自己的国家、宗教和文化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就会觉得自身利益应该比其他任何人、甚至全人类更重要,于是让各个国家、宗教和文化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我们要怎样才能让国家、宗教和文化看清现实,让它们了解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真实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