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似乎是稀松平常的事。或许正因它发生得太频密,以致民众无感、司空见惯,除非发生在自己或身边的人身上。到底有多频密呢?伤害又有多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每年有135万人死于交通碰撞,平均每天约3700人魂断公路。另外,还有约5000万人受到非致命的伤害,其中有许多因此终身残疾。以马来西亚的情况而言,光是2022年1月至9月,就发生了40万2626宗道路交通事故,当中4379人丧命–这还不是全年的数据。从1995年至去年9月,在我国因车祸失去性命的人,已经达到15万9437人!

更悲痛惋惜的是,道路交通伤害是5至29岁儿童和年轻人的主要死因。道路交通死亡者中,约有一半是“弱势道路使用者”,如行人和摩哆骑士。即便不属于这些群体,也不要认为交通碰撞只是“别人的事”,因为它带来影响超乎我们的想像。

道路交通的死伤给个人、家庭和整个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这些损失,包括死伤者的治疗费用,也包括死者、因伤残疾者、及需要占用工作或学习时间照顾伤者的家人所丧失的劳动力。道路交通碰撞的损失,占大多数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3%。

根据马来西亚道路安全研究院(MIROS)的估算,交通事故中每失去的一条生命,我国就至少损失了312万令吉。再说,车祸中的伤者,一般被送往政府医院接受治疗,使用政府的医疗设施和服务–这就关乎每个有纳税的人了。

改变人们行为

端出这些数据,不是只为了吓唬人。而是要有效减少道路交通的伤害和死亡,就必须先改变对道路交通伤害的观念,充分认识道路安全是公共卫生问题,也关乎社会公平的议题。同时,坚信道路交通伤害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才能给予道路安全足够的重视。

道路安全课题事关人民的性命与生活,与国家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繁荣息息相关。因此,对道路交通伤害的防治,需以政府为主导,与多部门配合,并有全民的参与,将道路安全视为主要的议题和公共政策,对环境、车辆和道路使用者采取综合措施,建设一个道路交通安全体系,强调对人们的行为改变,预防道路碰撞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减少道路交通伤害的损失。

以上是我近期参与了世界卫生组织主办的《道路安全报道》研讨会所获得的资讯和心得,确实也刷新了我对交通事故伤害的看法。有机会再分享和探讨降低交通事故的政策和方案。

评论: 丘淑霖 (英国伦敦大学法律荣誉学士,目前为国营电台时事节目主持人兼制作人。)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前一篇新闻陈锦松:从“马来人的困境”看“马哈迪的困境”
下一篇新闻女子抽中机票游香港 却需付664令吉税金让她扫兴